口吃是怎么造成的
口吃是怎么造成的,口吃是一种语言障碍,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痉挛性和强直性的两种。痉挛的患者,一般是多次地重复第一个字或多次重复所说的字上最初的音节,口吃是怎么造成的?
口吃是怎么造成的1
1、遗传:口吃的遗传因素是比较明显的。有研究发现,如果父辈或者家族里面有口吃病史,那么后代出现口吃的几率会比一般人要高很多,而且这种情况也是比较难纠正的。
2、模仿:学说话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心比较重,模仿能力也很强,如果这时候接触到口吃患者,就会模仿其说话的方式。如果家长不注意纠正就会导致孩子形成这种说话习惯,长大之后也很难纠正。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在孩子学说话阶段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口吃患者,发现孩子说话不流利要及时纠正。
3、精神心理因素:在孩子学说话的阶段如果遭受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刺激也就可能会导致口吃。比如生活环境突然改变、亲人离世、父母离婚、父母经常吵架、父母有暴力倾向、虐待孩子或者经常责骂体罚孩子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孩子产生恐惧、焦虑、紧张、惊吓等负面情绪,因此出现口吃的情况。
4、生理异常:有数据表明,口吃的孩子说话时存在脑神经异常的情况,一般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左脑活动比较活跃,但是口吃的孩子说话时活跃的区域是右脑,这种情况说明口吃孩子可能存在某种生理上的缺陷。
引起口吃的原因比较复杂,发生之后要治愈也比较困难,不过口吃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孩子的语言发育阶段注意语言训练,避免孩子受到刺激或者打击就可以避免。但是如果成年人突然出现口吃就要警惕,这种情况可能是中风、颅脑肿瘤引起的,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清楚。
口吃是怎么造成的2
口吃的症状
一、言语机能的障碍
口吃是一种语言障碍,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痉挛性和强直性的两种。痉挛的患者,一般是多次地重复第一个字或多次重复所说的字上最初的音节,往往需要长久的停顿或使劲。
难发性:
患者说话时,第一个字就说不出来的现象,越急越说不出来,有时用气加力才能说出来,有时需借用本身的肌肉动作,如用眼、面部、喉头、胸腹、手足加以动作,常会发生摇头跺脚,手足乱动等不随意的动作。较轻者每一句第一个字难发,或数句话内某一句第一字难发,例如:“……请问先生……哪位是经理同志?”程度重者也有一句内发生几个字难发的,如:“请问……先……先生……哪位……是经……经……经…… 理同志?”这是属于强直性的口吃。
连发性:
在发音之际,某一个字上要重复多次才能继续说下来,如:“中、中、中、中央电视台”或“中、中央电视台播、播、播放的。”患者程度越重,连发的音越多。有一个患者说,他下乡卖服装时,在街上喊卖,在喊 “卖裤子”的头一个字就发生连发的口吃达十多次“卖”字之音。这属于是痉挛性质口吃。
中阻性:
正在流利的说着话,突然某一字被阻拦,以后的话及便有也说不出来,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把这个字的音发出而继续下去,如:“你在什么单位工作,干的是哪……哪……哪……项业务。”这与难发性的症状相似,也是属于强直性口吃。
无义重音:
在讲话时第一个字音上或讲话中某一个音节上,常会发生一个与语句无关的音节,如:“嘶……嘶……嘶……什么事情,说给我听……嘶……嘶……可以不可以。”这类的口吃患者习惯是比较深久的,这也近于强直性质的。
二、痉挛
发生口吃时,发音器官可出现抽搐性运动与各组肌肉的痉挛。言语是由横隔膜的呼吸筋造成声音带和构成言语的舌、唇、口盖等共同的正常活动下所产生的,当这些差不多全部发生痉挛失去了自由活动时,便形成了口吃。
口吃患者在说话时或在有发言意欲时,呼吸突然紊乱,这是横隔膜发生的痉挛;咽喉部好象突然堵塞,这是声音带发生痉挛。还有舌、唇也常会发硬,不能自由活动。
三、呼吸的紊乱
口吃患者最显著的表现是:呼吸不正常,在言语障碍的同时,患者还常发生呼吸阻碍,患者的呼吸变为短促的而断断续续的,在发言前,呼吸开始紊乱,发言后,仍要紊乱一时,呼吸紊乱的患者,表现是在吸气时有断续的、有短促的,甚至不吸气;难受是可突然深吸气,呼气时也是同样地或断续的呼,或把气呼完后再说话,或在突然呼气时说话。
四、伴随运动
痉挛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口吃的发音器官及横隔膜等失调运动,在外表上看不到的,所以称为内部痉挛。伴随运动是外表上的痉挛习惯,如口吃时常借助于身体各部的动作,一种是肌肉的跳动,如患者在口吃时常感到嘴唇乱抖或眼皮跳动以及伴随着种种奇妙的动作,也是很容易使人注意的,最常见的动作是跺脚,摇头、用手拍腿、挤眼、瞪眼、歪嘴、身体摆动、张嘴吐舌等。
这是伴随动作,并不是患者本身的意思而表现出的动作,而是借此摆脱发音困难的因素。不过有的患者常为帮助自己说话而应用的动作,这叫伴随行为。
每个伴随行为都可转为伴随动作,例如患者在发音上发生困难时,无意地摇一下头或挥一下手,才能把发不出来的字音激发出来,这时的心里很高兴,认为摇头挥手的动作可以帮助说话的顺利,以后每逢发不出音时,就有意地用摇头挥手的动作来帮助自己说话。
伴随行为成为习惯后,往往每逢口吃时就要出现动作,起初是有些帮助,以后的作用就逐次不灵了,而成了习惯,于是第二种伴随行为又在患者的采用后形成了
有的患者往往养成多种习惯,象在发言时先哈哈笑几声,或先吸口烟,再慢慢地吐着烟说话,或在口吃时故意加上…这个…这个等词语。而有时还对人着急,如跺脚、伸舌头、拍屁股、转动身体等,因此,患者必须加以注意和改正。
五、心理障碍
口吃患者表现在说话上还具有正常人很难体会到的心理方面的症状。幼儿刚开始口吃时,心理方面的症状还不大明显,年龄稍大就逐渐严重起来;成年口吃患者所以比少儿难于矫治,正因为口吃习惯已经形成,再一方面也由于对口吃发生恐惧感的缘故。这种口吃患者的可怕心理,我们把它视为口吃患者的一种心理障碍吧。
为什么口吃患者会产生这种心理障碍呢?我们知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如人类从来没有发生过口吃,怕口吃的心理就不会产生。但偶然受外界刺激,使发音器官失常而出现口吃,倘若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一将出现,就构成心理障碍的基础。
例如有的患者本来是一个说话很流利的人,偶然有一、二次发生口吃,就使他意识到自己是口吃症的人了,从此就不敢大胆地说话,而心理障碍就这样地逐步形成和发展,症状也日益加深了。
有的少儿在刚开始发生单纯的口吃时,虽没有口吃的观念,如有屡屡发生,就会对自己的说话加以注意,若别人再以讽刺或家长加以责备,这种精神创伤会使他永远不易忘掉,于是,每逢说话便产生顾虑,越是顾虑越口吃,越口吃也就越加深对说话害怕的心理。由于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口吃者的症状就越加严重。
口吃是怎么造成的3
口吃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患病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同样,也最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不纠正,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
口吃现象与口吃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口吃现象是人在感情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因对神经中枢的干扰所出现的短暂语言不流畅现象,而口吃病则是由于心理病症所导致的一种口吃疾病。
口吃的病因
1、模仿他人口吃。大部分口吃的儿童都是在幼年时模仿他人的口吃而学习得来的,口吃的感染性和很强,孩子们之间互相模仿,和口吃的人经常接触,因觉得口吃的人说话特别好玩而模仿,都容易学会口吃。
2、父母对子女言语能力的形成要求过急。当孩子学话时,作过多的矫正,或采取恐吓手段逼迫孩子学话,进行斥责、嘲笑,使儿童紧张,害怕说错话,说话时压力很大,失去信心而发生口吃。
3、父母把孩子学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看作是口吃,操之过急,忙于矫正而形成了口吃。
4、父母强迫左撇子改用右手时,往往也会发生口吃。
5、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过分的受罚、环境突然改变,亦可导致口吃。
怎样矫正口吃
由于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所以,对口吃病的正确矫治,应从心理治疗入手,着重于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然而,对于一时性的口吃现象,是不需要治疗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可以自愈但是,父母千万不能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否则,口吃现象就会发展成口吃病。
纠正口吃的方法,首先是消除口吃儿童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给予示范,并进行反复练习。一般的方法是:
1、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合适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听熟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讲,一起念。
2、父母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多与孩子交谈,彻底消除孩子怕口吃的心理状态。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应给予鼓励和奖励。总之,要使孩子说话时不感到有一点点心理压力。
3、要多与孩子说话,说话的速度略慢,边说边问,引导孩子答话,如孩子一时不愿回答,不必勉强,可以继续说话,要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缺点时,自然而然地回答问题,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指责他的缺点。
4、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创造条件,让口吃孩子能经常同说话流畅的同伴们一起玩。同时,要设法教育小同伴们不要嘲笑口吃的孩子。
5、家长应告诉孩子,矫正口吃需要玫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不可急于求成。略有反复是正常的,决不可灰心。矫正口吃,关键在于要有信心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