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娃娃与人攀比怎么教育
7岁娃娃与人攀比怎么教育,宝宝小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或会产生一些攀比的思想。所以这段期间内也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黄金时期,下面看看7岁娃娃与人攀比怎么教育。
7岁娃娃与人攀比怎么教育1
7岁娃娃与人攀比怎么教育
首先父母蔓起翻表率的作用:孩子从出生开始,模仿的天性是很强的,而因为与家长接触最多,很多行为正是从家长那里模仿来的。
一个家长能否给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对孩子今后是否能够学会诚信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行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地引导孩子去学习好的东西。
要多表扬你的孩子:孩子在有诚信行为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加以表扬。让孩子能体会到得到表扬的快乐,从而今后有更多的诚信行为,继而形成习惯。
而在孩子有撒谎行为的时候,家长也应该及时地指出来,进行适度的批评,与孩子多沟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这一点上,家长对孩子表现的反映应该是快速准确的。
让孩子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发现孩子在通过撒谎来逃避责任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能够勇于承认错误,接着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意识到撒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避免孩子撒谎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攀比心理的危害
如果家长攀比影响到孩子,那么孩子从小就会形成攀比的心理,这样就容易扭曲孩子的价值观,影响孩子的一生。
事事攀比会让孩子的心思无法集中,那就谈不上学习成绩了。家长攀比就会让孩子养成攀比的坏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喜欢攀比的人,在发现别人比自己优越,比自己好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会使得自己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影响后面的发育。
有的人为了撑面子、为了攀比,不惜卖掉自己的随身物品,或者要求家人给予自己巨大的帮助,从而给家人和自己造成不小的负担。
喜欢攀比而又没有相当资历的人,在攀比的过程中经常会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只会让其生活变得越来越糟。
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喜欢攀比的习惯一旦养成并向社会扩散,很容易就会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造成一股大肆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潮,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7岁娃娃与人攀比怎么教育2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攀比心理
1家长、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
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家长、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例如:幼儿刚上幼儿园怕陌生人、新环境,不愿上学,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要抓住幼儿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鼓励向上。
2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独生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
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
儿童攀比心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
过去经济较落后,人们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会存在攀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2、家长的这份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壮成长。超凡脱俗,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掌上明珠,儿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
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现。
4、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或下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么帮孩子度过攀比敏感期?
这个阶段父母的做法格外重要,引导得好,孩子就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富足,而不是盲目依赖于物质,否则,就真的可能掉进虚荣、攀比、别人有我也必须有的“深渊”了。既然孩子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同伴的接纳和认同,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认同。
真正的认同,不在于拥有的物质相同,而在于交流的志同道合。真正的融入一个团体,也不是简单的从众压制自己,而是发掘自己的优点,并让它在人群中占据一席之地
具体到某个东西到底满足不满足?能够且有必要的,可以实现:比如要个自行车跟小朋友一起骑,带着去动物园看同款动物,是可以满足的。
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给你买自行车、带你去动物园,并不是因为简单的“别人有你也要有”,而是它们可以帮助你锻炼身体、开拓视野,它们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事。
不能够且没必要的,可以明确拒绝,并告知原因:就像孩子要求买电动车的那件事,我自然是没有答应她,但我非常认真的跟她一起进行了分析:
1、为什么想要买?
很简单,想跟小朋友有一样拉风的体验,有共同的感受作为谈资。
2、是否真的需要买?
爸爸妈妈开车或者乘坐交通工具、奶奶出门大多步行或自行车,目前我们的交通工具够用,如果再买电动车,占地方不说,还会造成浪费,因为总会有一件要闲置下来。
你与小朋友拥有的可能各不相同,但重点是要看它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什么——不管是电动车,还是汽车,重点是能够按时接送你从家到学校。
3、能否通过其他方法实现?
妈妈可以偶尔租一辆电动车接送你上下学,或者哪个周末,妈妈借下邻居阿姨的电动车带孩子专门兜一圈~
你一样可以过“坐电动车”的瘾。
4、没有共同经历可聊时,你可以聊什么
正是因为每个人不一样的经历,互相分享,大家才更开心。我们应当肯定别人的经历,但是也尽可以描述自己的经历,我相信别人也会感兴趣。
我们不需要急着判对错,评是非,我们只需要说事实。只需要让孩子明白,丰富、充足的物质背后是勤劳的双手和渊博的学识,如果你想要,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你就能够得到它。
孩子攀比敏感期时间
4、5岁后孩子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分享。你会发现,以前自己严防死守的东西,开始愿意拿出来分享。
此时的分享,除了延续了3、4岁时单纯的可以得到更多玩具、乐趣、朋友之外,还增加了一层“显摆”的成分——分享还能得到他人的羡慕和被喜欢的满足感。
当然,孩子们也经常觉得别人的东西不错,希望拥有或申请加入他。这些都是社交驱动,在这个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成跨了很大一步。
但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个时期孩子们喜欢的,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东西”,而是一切他不拥有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那句:别人家的东西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