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有哪些
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有哪些?现如今学生课业十分繁重,每次做作业都要到很晚,常常压的学生喘不过气,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让父母很是担心,下面讲讲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有哪些?
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有哪些1
一、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源于何处?
从心理负担和体力负担两方面分析,可略见端倪。
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因素有三点。
一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即高学历、高文凭是竞争理想职业的“通行证”这一观念,已过早地深入儿童少年之心。
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夙愿每天萦绕于孩子的耳际。
三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其一是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对教师产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迁移到学生身上;其二是教师的按成绩排学号、捧座位等“激将法”,对自尊心较强的孩子来说,产生的心理压力更是巨大的。
以上所述的心理负担,在现实中毫无保留地转化成了学生的体力负担。
教师的“题海战术”,家长的“车轮战术”(休息日带孩子穿梭于各补习班之间),使一个个弱小的身躯不堪重负,几岁的孩子便产生了“我什么时候能退休?”的企盼,十几岁的少年便道出了“人活着真累!”的感叹。
这不是幽默,实属教育的一种悲哀!
二、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何以减轻?
(一)树立教师的新意识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学生负担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全面发展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既体现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又体现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中。
其中,占重要地位的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语文教学既要完成本学科的特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各科共有的教学目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等。
2、学生主体的意识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目中无人,使学生论为考试的奴隶。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尊重人、培养人的教育,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其健康成长为目的。
3、面向全体的意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之一,即教学是面向全体还是面向少数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面向每一个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
(1)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以学生为依据。可以针对中等学生水平来确定重点难点,这样能兼顾两头。
(2)学生参与训练的面要广。重点训练内容,应该人人参与,都得到训练的机会。
(3)教师要抓住优、差两类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档,作业设计分类,讲评反馈分度。
4、提高效率的意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效果意识,而无效率意识。提高教学效率问题,是当前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教学效率低,势必挤占学生课外活动和休息时间,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体健康,这与素质教育思想是相悖的。
二、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个人素质的好与差,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
(1)教师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应体现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及对教学成效的不懈追求之中。
在教师队伍中,“爱岗敬业”的楷模,之所以能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不凡的业绩,是因为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信念,出于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的教学活动。
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之重要。
(2)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做一名适应当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只具备在师范院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甚至发展自己的多项特长,方能胜任日益发展的教学工作。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不鲜见;简笔画、弹唱等技艺也都常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是事实,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将成为历史。培养一支多才多艺、文化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工程。
三、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是各科都需研究的课题,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把本应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
就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做到四个优化: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渠道。
广大教师应明确课堂属于学生,教师要教学生读书;学生应在反复读书中掌握知识,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应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堂巩固,并得以验证。
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改变一问一答贯穿课堂始终的旧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不止以上三点,改革考核评定方法,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就是一项很有力的举措。
如能在实践中抓好落实,严格控制,避免流于形式,使教师、学生、家长从根本上淡化分数,学生的负担自然会减下来。
再如,各校对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改为以素质教育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便不再把压力转嫁给学生,学生的负担也能减轻。
为使孩子们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有哪些2
一、追求高艺术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是课要上得好。一堂苍白无生气的课,使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糊里糊涂,学生学得模模糊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反之,一堂充满活力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老师密切配合,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这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吗?所以教师要追求高艺术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二、实践探索,课堂突破 改革教育,愉快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进行教学前,教师要先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现状,在课堂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
以学生的“自我求知”为主题,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开拓求异”、“寻获新知”等教学活动环节,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到“精讲”而且要做到“多练”。“精讲”主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
“多练”指的是在课堂中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此时的练习可以是每节课的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学生在过重负担下的学习是被动的、精神压抑、心情也不愉快,因而学习是不积极的。
所以要从唤起学生兴趣做起,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变传统的学习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生动有趣、使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切实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三、精减作业,提高质量。
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部将其做完,教师要有选择的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应避免大量重复性的练习,因为这样的练习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同一水平线上,无法得到提高。
留作业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三、四年作业量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禁止任何重复作业和无效的“题海战术”。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精练的必要作业和兴趣性作业。必要性作业体现了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基本知识点,每个学生必须完成。
兴趣性作业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设计的,这部分作业由学生自愿选择做,但学生做了教师就必须批改。批改作业时要按照座位,逐个批改。关键的是对差生及时辅导,当即订正,迅速反馈,这样效果极佳。
最要紧的是上课留有足够的做作业时间。这样做作业质量高效果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轻松之感, 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步提高。
四、学生课处活动组织和辅导。
“减负”不是意味着学校的各类班都关门大吉,将孩子们放回家也不成,一些学生在“松绑”后不知该干什么,有的感到无聊便走进了电子游戏室,以此消磨时光。学校应做一些“减负”后的配套工作,如成立学生兴趣俱乐部。
孩子们参加俱乐部不再像以前的兴趣小组单纯是为了索取某些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在原有兴趣小组(书法、绘画、音乐等)的基础上,增加如表演、家政、小记者、小银行、集邮、摄影等内容,争取给每个孩子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只要是孩子爱干的事,怎么着他们也不会觉累,不爱做的事硬是强迫着他们去做,那才是一种负担。减负的关键在于多方设法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兴趣。
五、家庭与学校双方协调起来。
“减负”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同校方合作。
在减负后,家长要还一个空间给孩子,让孩子在一个自己能控制的空间里自主地按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使孩子通过玩的活动培养注意力和兴趣以及开阔视野。
给孩子一个空间,家长首先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去寻求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事情,去感受成功;家长必须尊重孩子,不要把个人的意志、愿望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还应主动给孩子创造一个伙伴空间,让孩子与相邻的孩子多接触,这一点对于孩子学会做人,学会交际很重要;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接触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支配问题,这是既有算术又有消费观念问题。
确切地说,教育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是教育的宗旨。
今天高呼的“减负”,实际上是中国教育的方向性调整,而“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然而我们在探索“减负”的方法、途径,尝试减负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对“减负”—这项重大教育改革的尝试,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